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中文English
首页
民主理论研究
中国民主实践
国际民主动态
全球智库网络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中文English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汇聚广泛思想共识——第二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侧记

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汇聚广泛思想共识——第二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侧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仲春时节的北京,万木争荣,生机勃发。32223日,第二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外文局承办,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前政要、驻华使节、专家学者和智库媒体人士等300多位嘉宾,围绕论坛的主题,聚焦“民主与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创新”“民主与全球治理”“民主与人类文明多样性”“民主与现代化道路”五个分议题,共同探讨民主真谛,为全球政治文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实现民主的方式多种多样。与会嘉宾认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化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不断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使人民享有广泛权利,人民民主参与持续扩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团结和谐、稳定有序,全体人民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中国的民主道路越走越宽广,也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心合意同,谋无不成”。今天的世界,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充满机遇和挑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交流合作。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开诚布公、坚持对话,在民主问题上形成充分共识,把各具特色的民主模式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发展的时代洪流。

与会嘉宾高度认同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追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模式,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所谓的民主强加给他国;对别国进行所谓的“民主改造”,更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各国应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包容合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各国民主根植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道路不尽相同,形态各有所异,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没有谁能够垄断全人类对民主的追求,也没有谁有权将本国的“民主模式”强加于人。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推崇“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要各国平等看待民主议题、自主探索本国民主道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改善全球治理体系,就一定能够汇聚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成为本次论坛的鲜明共识。

 

不同国情塑造民主发展多样性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大路条条各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房宁表示,在通向民主的道路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实践,也产生了不同的民主模式,形成了不同的民主理念,这并不妨碍各个国家和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和追求。同时,民主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民主政治是各国人民根据自身的需要,追求自身权利与社会进步的实践结果。中国式民主突出表现为由代表中国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政治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式民主的特色,是符合和适合当代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需要的政治模式。

各个国家要发展出有自己特征的民主形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肆意垄断民主的定义和形式。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表示,“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应由本国人民说了算,而不是由外部小圈子的人说三道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认为,民主是一个百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权利探索自己的民主模式。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前副议长翁诗杰提出,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国情选择自己的制度的权利,应得到尊重。西方模式不会提供现成的成功,美国领导的西方民主制度在一些国家失败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在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丹尼斯·穆尼内看来,民主真正的障碍,并不在于不同的民主模式,而在于傲慢、偏见和对其他国家探索自己民主化道路的一种恶意、敌意。从国际法的视角,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阿尔弗莱德-莫里斯·德·扎亚认为,虽然民主具有共同特点,但不存在唯一的民主模式,民主并不专属于任何国家或区域。“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妄图向其他国家输出单一的民主模式,这构成了对这些国家内部事务的非法干涉”。赞比亚社会主义党党首弗雷德·蒙贝对西式民主霸权提出异议,一些西方国家在他国掠夺,却要教育他国怎样实行民主。他说,“要想有民主,就不能有霸权主义”。事实上,在掠夺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人类进步的,我们需要一个公正、和平的世界。对此,埃塞俄比亚国家对话委员会委员尤纳斯·阿达耶·阿德托明确表示,西方民主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以单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政治形态,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蒙古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政治法律系系主任哈坦博尔德·奥多夫提出,作为以人为中心的政治体系,民主本身是一种工具,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弗雷德·蒙贝看来,“所有通向进步的道路、所有有利于人类进步的道路,都可以在北京看到”。中国在发展自己的时候,没有对任何国家实行过殖民主义,而是尽最大可能去尊重别的国家,尊重别国的历史、文化,为世界树立了典范。

对于尊重各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我们只要关注共同利益,就可以找到实现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立足点,“它应该基于深厚的智慧传统,基于治国理政的历史,基于民族文化,但它更应该以共同利益为目标,应该以国际合作为目标”。

反观西方国家的民主,英国工人党领袖乔治·加洛威批评道,西方民主仅仅是形式而已,它是空洞的,缺乏民主的真正内容。“其实我们是在向后退,而中国在向前进,中国民主让人民走出了贫困,西方民主却把人民带回到贫困当中。”现在,西方民主时代即将结束,“变化正在开始,尽管几百年前一直没有出现这样的变化,近几十年我们看到什么都没有发生。如今,我们看到这样的变化很迅速,几个星期的变化比过去几十年的变化都要大,我觉得这些变化是充满希望的”。

 

中国民主实践广受国际赞誉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探寻现代化道路,尝试过各种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均未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高举民主旗帜,不断推进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探索形成并发展了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受到全球各界广泛赞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时和兴表示,民主的真谛只有一个,就是反映人民意愿,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了民主的形式主义和空谈主义,把握了国家和人民的关系这个民主运行的底层逻辑,有效地调节了社会中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志辉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对古老中华文明的伟大传承,又是不断完善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与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思维的西方文明不同,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共同体为本位的文明,更加注重合作、义务、奉献,这决定了诞生于中华文明土壤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出和发展兼顾形式和实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历经百年奋斗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展现了中国独具优势的国家治理能力,突破了西方民主发展模式和逻辑框架,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贡献了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方案。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国两会的年度性召开,以广泛的代表性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在政治协商和议定国是中凝聚社会各界共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层面的集中体现。

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表示,在任何国家,实现不同政党、民族、宗教、社会阶层、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有效调节,都并非易事。加强国家政治稳定,必须要让大多数人参与到生产力的发展中来,从而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模式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是分不开的,人民处于所有政策的中心地位。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法治让权力的运行真正受到人民监督,这是确保政府行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最佳手段。

在巴基斯坦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阿西夫·诺尔看来,民主不单纯是大选或言论自由,更重要的内涵是让各方能够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中。中国的两会帮助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民广泛参与到政治讨论过程中,这既是实现人民民主的过程,也是实行民主决策的保障。正是通过广泛地征求意见,中国的政策制定获得了巨大成功,让8亿人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十字路口,现代化与民主的关系及其中国实践方式,成为本次论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汪亭友表示,民主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力量,激发人民的创造性,是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政治制度的现代化。“中国实现了可持续的制度性创新。中国的政治体系、政党制度都显示出了它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在我们谈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我相信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一个政党。”这是中国式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政治与制度现代化的一大贡献。

在国际社会,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正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葡萄牙中国观察研究所、中葡友谊合作协会主席鲁翊君表示,中国在短期内实现了高度现代化,并取得了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化体系。他呼吁西方国家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增进交流互信,秉持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才能推动共同繁荣。

 

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际事务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实现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是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唱响的时代最强音。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对抗世界动荡潮流,必不可少的是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等为宗旨的友爱精神。这与习近平主席倡导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我深切希望中国领导集体能够战胜上述潮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朱中博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及其价值的追求,为世界民主化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案,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义和目标。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破解各种世界难题、实现各国人民幸福的关键。10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被国际社会视为中国为消弭全球发展赤字提出的系统性方案,不仅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推动世界民主化的内在需求,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凝聚起广泛共识,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司芙兰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共同价值观及其实践,正是我们在此讨论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基础。

巴基斯坦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赛义德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表赞同。他认为,面对世界大变局,“今天,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全球观,这两种关于如何将人类往前推进的世界观是相互对立的”。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强调和平、和谐、文明之间的互联互鉴;另一种是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宣扬文明的冲突和对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使得145个国家、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走到一起。“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是双赢合作、兼容并蓄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阿尔弗莱德-莫里斯·德·扎亚进一步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切实推进了各国的发展权利,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为我们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秩序带来了新的希望。

泰国前总理阿披实·维乍集瓦明确建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国际组织、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制定多边协商的民主标准,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这是推进世界民主化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闭幕式环节,进行了“民主理论研究国际网络”网站上线启动仪式,宣布成立民主研究全球智库网络青年研究组,智库网络秘书处发布民主理论研究10项重大选题等活动,再次引发全体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关注。

参加本次论坛的国内外嘉宾和专家学者普遍表示,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是凝聚民主共识、消除隔阂误解、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冷战思维阴魂不散,霸权主义带来灾难。越是在这样的重大关头,越是需要弘扬民主精神,凝聚共同价值,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携手前行,共同推动世界迈向美好明天。

 

Copyright 2023 民主理论研究国际网络

www.ind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