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中文English
首页
民主理论研究
中国民主实践
国际民主动态
全球智库网络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中文English
您当前位置:首页>专家观点>西方民主的垮台

西方民主的垮台

作者:钟约瑟教授(Prof. Joseph H. Chung)
21世纪的全球挑战之一是西方民主的垮台。事实上,西方民主的状况是如此令人震惊,以至于有些人在谈论民主危机。 
西方民主的消亡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是基于犹太教-基督教的思维方式和西方文明的基石。这对西方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文明正变得越来越明显和流行。
西方一些舆论领袖可能担心,中国模式可能会被视为西方自由民主的潜在替代方案。
西方民主的垮台有多严重?
几十年来,在许多地区,美国的民主一直是各国的榜样。事实上,美国民主的普及,使民主的基本原则甚至被纳入非民主国家的宪法中。
有许多数据显示西方民主在倒退。例如,自由之家的数据显示,在2005-2020年期间,“民主”得到改善的国家从83个减少到28个,而“民主”恶化的国家从52个增加到73个。2019年不同政权的人口分布如下:纯民主(4.5%)、有缺陷的民主(43.6%)、混合政权(16.7%)和独裁政权(35.6%)。另据一项针对全世界的调查,1995年,154个国家的48%的受访者表示“对民主不满意”,现在这一比例上升到58%。
剑桥大学的一份报告也显示,所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民主制度都倒退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只有25%的美国人对民主不满意,但在2008年之后,45%的人不满意。可见,即使是在像美国这样成熟的民主国家中,民主治理也在不可阻挡的衰落,并沿着这一趋势不断衰落下去。
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人们对“民主现状”不满,继而选择了威权主义。
英国《卫报》介绍了民主联盟基金会2021年在53个国家对50000人进行的大规模民意调查的结果。新冠大流行后,各地对西方民主的不满进一步上升。在样本中包括的所有民主国家出现大流行之前,70%的受访者对西式民主政体感到满意。但在2021年,发展中国家对“民主”的满意率为65%,发达国家为51%,其中欧洲为45%。
造成西方民主衰落的因素是什么? 
西方民主的衰落可能有很多原因。那么,民主倒退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呢?全球民意调查确定了以下三个决定因素。
首先,美国似乎对民主的退却负有最大责任。不少于44%的受访者说,美国对民主构成威胁。
自2020 年以来,人们对“美国影响力对全球民主构成威胁”的看法显著增强。
其次,高科技公司对民主构成重大威胁。根据这项民调,50%的受访者认为高科技公司对民主构成威胁,在美国尤其如此,62%的美国受访者如此认为。
再次,收入不平等也是对民主的威胁。不少于64%的受访者持此看法。
不言而喻,美国的影响力、大型高科技公司的统治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密切相关的。
民意测验表明,西方民主的衰落是由于主要发达国家对民主管理不善造成的,这意味着民主的未来取决于这些国家的领导。
但是,受访者对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领导地位非常悲观。随着美国作为民主和人权的最大推动者在撤退,欧盟正经历着生存之战,“自由秩序”如何恢复运转还不确定。
民调显示,“美国和七国集团都不能保证捍卫民主”“事实上,西方民主正在衰落,因为西方没有做足够的工作来保护它”。
在这里,必须要问为什么美国未能保护“民主”,更不用说促进“民主”了。华盛顿在两个方面都失败了:一方面,它未能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另一方面,它未能在世界上宣传民主。
衡量民主政府绩效的最重要标准应该是它向人民提供食品、服装、住房、公共卫生、教育、人民安全等公共产品的能力。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华盛顿提供这些公共产品的能力却令人沮丧。无家可归的人挤满了城市的街道;20%的人负担不起医疗保健;超过25%的学童在没有饭吃的学校挨饿;美国人害怕外出,因为每天有1.4起枪支暴力事件造成人员死亡。在许多民主国家眼中,美国的民主不再是他们的模式。
此外,对民主的主要威胁还有大型高科技公司的垄断,以及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不可避免的结果,美国是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的拥护者。利润和无限竞争的结合,造成了收入和财富必然集中在少数赢家手中的局面。同时,政府权力的下降,也带来大公司支配国家经济政策的严重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政客、官僚和商人的寡头政治建立了腐败文化,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
除了上述三个决定性因素,华盛顿对其他国家政权的干预也是西方民主衰落的原因之一。自1950年以来,美国在48个国家进行了60次强制干预,但只在少数情况下,美国的干预取得了成功。这使人们怀疑,美国的做法是为了“民主”还是为了其他什么东西,例如获得原材料。
来源:全球研究(20210802)
 
Copyright 2023 民主理论研究国际网络

www.ind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