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桐彤 任欢
【记者观察】
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这些年,我国民政事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一项项暖心之举接连推出,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实落细。这背后,离不开广大民政工作者的砥砺奋进。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长期以来,广大民政工作者把群众关切作为“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度量衡”,想群众之所想,与群众心贴心,努力在解决群众生活小事中做好为民爱民的大文章,产生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在神州大地,一位位民政工作者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更多老年人送去温暖。上海市徐汇区养老事业发展中心(区社会福利院)护理组长孙正侠,二十多年如一日,努力以过硬的专业护理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热情的服务态度,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她总是悉心与老人们沟通,及时了解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及时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做好清洁洗护工作,从不嫌弃。她说:“我想把自己变成老人们的避风港,用周到、暖心和细心,打开老人们的心门。”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神州大地,一位位民政工作者正用自己的责任与爱心,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筑起温暖的家。福建省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护理长、主管护师林碧玉,在孤残儿童护理领域默默耕耘16年,将孩子们视为己出,用母爱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她总觉得,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她。她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值得被呵护。”
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神州大地,一位位民政工作者把弱势群体当作自己最可亲的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浙江省三门县民政局三级调研员缪世钿,始终胸怀“赤子之心”,把做好弱势群体的事作为最重要的事。他针对帮困工作资源分散、主动发现难、精准识别难等突出问题,在浙江首创“助共体”模式,线下建成县联合帮扶中心,线上建设为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他说:“我想用脚步丈量民情,做躬身为民的‘践行者’。”
兜底保障,一个都不能少。在神州大地,一位位民政工作者紧紧围绕健全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这一目标,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社会事务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吴陆玉,面对繁重的业务工作和脱贫攻坚需要,带头到当地贫困县攻坚克难,通过蹲点指导、精准培训等方法,尽心尽力落实各项救助政策。他说:“我希望用自己的全心全意,让更多人过上美好生活。”
民政为民初心不改,民政爱民再谱新篇。
——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超过10.6亿人;高龄津贴制度和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全覆盖;截至今年2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9万个。
——当前,我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升,推动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儿童福利服务对象从传统的孤儿、弃婴,逐步拓展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自闭症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
——当前,我国不断完善“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由离散的单项救助转变为系统的救助体系;在精准认定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同时,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推动专项救助向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更多低收入人口延伸。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民政工作者依然担负着重要使命,他们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方曲韵、任欢、杨桐彤)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4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