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顺
近年来,浙江省永康市江南街道坚持抓党建、促治理,围绕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青少年教育、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平安建设、产业发展等诸多领域创新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基层治理工作的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探索善治密码
江南街道通过党建引领、三方协同,“磨”出好帮手、“破”解治理难、真“情”暖邻里,深耕基层治理工作新方法、新模式,有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有效解决街道社区结构散、治理难点多、服务需求高的“三大难题”,辖区内多个社区荣获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社区、浙江省五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完善社区治理组织架构,壮大基层治理队伍。金胜社区高度重视培养治理人才、壮大治理队伍,努力发掘、持续培养本社区基层治理人才,“磨”出了小区书记、党员骨干、业委会成员、专职社工等140多名善治骨干,社区51个小区全部成立了党支部,“一肩挑”小区占比近80%,党员业委会占比75%;“磨”出了由300多名社区达人组成的“妈妈智囊团”,分化成12支小巷队伍,每年提供“小修小补”等公益服务近百场;“磨”出了联社民警、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等800余名社区联建力量,在创文创卫、消防检查等基层治理工作中不断磨合,进一步充实了社区治理力量、优化了治理体系。
直面小区治理难题,用心寻求破解之道。为破解“小马拉车难”的问题,江南街道设立实体化运作的“三方办”,急事难事社区吹哨,部门快响直达;开展小区资产清核行动,依托未来社区“友邻”平台,迭代升级“业标街管”“业财代理2.0”,委托专业机构负责业委会财务代理,上线财务审批支付机制,让每一笔收支都“亮亮堂堂”;为破解物业监管难问题,依托三方协同考评机制,建立物业考核“十二分制”,聘请第三方开展查验审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积极引入外部资源,不断完善治理模式。江南街道坚持“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理念,打造社情民意“接单”平台,梳理形成康养托育等10类需求清单,每周二固定组织三方议事协商,完善社区治理模式;通过招引“社区合伙人”,采用“市场+公益”、购买专项服务、项目公益创投等形式,推出掌页儿童教育、“家长学堂”研修班、“居家康养”照护床位等30多项服务,满足多元化差异性服务需求。
“六事工作法”建设和谐街道
江南街道党工委通过用好“六事工作法”,筑牢社区善治基石,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生活的和谐度和幸福感。社区会客厅每周三上午开展“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的共商善治服务,邀请居民走进来、坐下来、议起来,积极提供社区自治“金点子”,高效解决老旧小区“绿化养护”“邻里漏水”等问题,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
丽丰社区积极探索治理老旧社区的“三味良方”,坚持用“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感染群众,化解社区居民邻里问题。陆续实施一通五化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污水零直排改造等工程,通过“敲门行动”“微信群征集”以及日常巡查等方式收集群众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同时,通过组建党建志愿者服务队等增强服务力量,注重从身边人、身边事挖掘“丽丰真情”,宣传五星家庭、最美邻居等优秀典型,让社区居民自觉融入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
多点发力呵护青少年成长
江南街道坚持抓党建,健全网格管理,开展社团互助,实行单位联动,落实项目措施,发挥“六老”作用,协同各方力量,守牢青少年快乐教育、健康成长的安全底线。
突出党建“总抓手”的作用。江南街道构建了由22个共建单位和10个入驻社团及社区党员组成的社区联心党委,扎牢社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网格。
加强关工创新“驱动力”。江南街道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每月开展学雷锋广场活动、联合学校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尊老敬老爱心服务活动等,建立“红色护校岗”“青少年家风教育课堂”“家门口少年宫”“国艺学堂”“社区学校”“社区学堂”等13个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品牌。
打好部门协同“组合拳”。江南街道将20余个共建单位和10个入驻社团引入青少年教育工作体系,社区关工委与入驻单位、社团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每月组织学生参与安全巡查、文化研学、公益宣讲、志愿服务、心理咨询,为社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同时,高度重视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老工匠的育人教化作用充实社区关工委的力量。从实际出发精心编制爱护项目,设立“平安护校岗”开展日常安全巡逻和公益服务活动,设立“微爱基金”帮助困难学生重返校园。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7日04版